查看原文
其他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遥感学报 遥感学报 2021-09-2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无双国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现代医学拓荒者:伍连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此生但为青蒿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强烈地向往着简朴的生活,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医中勇士 仁心仁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者:钟南山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Schopenhauer)说,“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启示。


在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万婴之母 生命天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妇产科学开拓者:林巧稚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科学与艺术工作领域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热爱祖国 崇尚科学 追求真理 报效人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



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冷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


许身国威壮河山 终生报国不言悔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弹元勋:邓稼先



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隐身攻坚三十载 矢志不渝做痴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潜艇先驱:黄旭华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


用生命守护数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郭永怀



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神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苟无成 毋宁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笑的唯我论,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的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李大钊





编者小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科学?

为什么研究科学?

应该怎样从事科研工作?

以“科”为“武”

救国兴邦

中国需要这样的“民族脊梁”!


谨以此篇

献给中国现代科学的先驱们!

向所有奋战在抗疫前线的

勇士致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文节选于爱因斯坦《我的人生观》, 最初发表在1930年出版的《论坛和世纪》(Forum and century),84卷,193-194页,“论坛”丛书第13种《当代哲学》上。当时用的标题是“我的信仰”(What I believe)。





往 期 推 荐

向您致敬 丨《遥感学报》2019年度优秀审稿专家


官宣 丨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即将问世!


典赞 丨 《遥感学报》年度优秀论文


向您汇报 丨 《遥感学报》2019年度成绩单!


向您汇报 丨 《遥感学报》新媒体2019年高关注度推文


向您汇报 丨 遥感学报高被引论文TOP24





编辑:薇薇

审校:雪儿

指导:梧桐君

声明

欢迎转载、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信息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遥感学报》。

本号转载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作品文字、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遥感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



微信加群

为便于学术交流,提供优质服务,《遥感学报》建立了微信群。需要加群的小伙伴,请加小编个人微信入群,并备注:姓名+单位。营销广告者勿扰。


微推转载、合作联系:

E-mail:jrs@radi.ac.cn  或  微信后台留言。







投稿网站:http://www.jors.cn




好看就点这里哦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